法院有取保候审程序。在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法院有权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是否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包括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负责)、审查起诉阶段(由人民检察院负责)以及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负责),都可以适用取保候审程序。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决定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决定对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适用取保候审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院在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后,会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名或盖章,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同时,会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等。所以,法院是有完整的取保候审程序的,这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以及确保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制度安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