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被批捕并不一定会判刑。批捕只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环节,表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等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但最终是否判刑要经过法院的审判来确定。
在司法实践中,批捕是由检察机关根据公安机关提交的相关证据材料,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后作出的决定。当犯罪嫌疑人因敲诈勒索被批捕,意味着其涉嫌该犯罪行为,并且满足了一定的批捕条件。这只是刑事诉讼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结果。
在后续的侦查阶段,如果公安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证据不足或者存在其他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可能会撤销案件。例如,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并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存在证据是非法取得等情况。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检察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如果检察机关认为证据不充分、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不会被交付法院审判,自然也就不会被判刑。
即使案件被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如果法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的敲诈勒索罪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会依法作出无罪判决。或者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定被告人具有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也可能会作出与公诉机关量刑建议不同的判决,甚至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敲诈勒索被批捕后,由于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并不一定会被判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