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诈骗不够立案标准通常是指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诈骗金额未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构成保险诈骗罪,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如果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属于保险诈骗不够立案标准的情况。
对于保险诈骗不够立案标准的行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受到任何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保险诈骗行为属于诈骗的一种,因此可能会按照该条款进行治安处罚。
保险公司也会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现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存在保险诈骗的嫌疑且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赔付保险金。如果已经支付了保险金,保险公司有权要求返还。同时,保险公司还可能将相关人员列入黑名单,影响其今后购买保险的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属于保险诈骗不够立案标准,不仅要看诈骗金额,还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诈骗手段、造成的影响等因素。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和公正性,既打击犯罪行为,也避免对轻微违法行为过度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