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后撞人根据不同情形有不同的判刑结果。若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等情节的加重处罚。若醉酒驾驶撞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要件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需要明确醉酒驾驶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而当醉酒驾驶后撞人,可能涉及更严重的罪名和刑罚。
如果醉酒驾驶撞人,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具体量刑标准如下: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重大事故”,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是指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如果醉酒驾驶撞人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就会按照该罪进行处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该罪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醉酒驾驶撞人,若主观上存在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例如为了发泄情绪等在人员密集的道路上醉酒驾车撞人,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就可能构成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醉酒驾驶后撞人的判刑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包括事故造成的后果、驾驶员的主观故意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