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签合同需注意明确房屋信息、交付时间与标准、违约责任、付款方式及期限、产权问题等细节。
明确房屋基本信息:合同中要准确写明房屋的地址、面积(包括建筑面积、套内面积等)、户型等。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也需明确,一般来说,误差在一定比例内多退少补,超过一定比例购房者有权选择退房等。例如,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
交付时间与标准:要清晰约定房屋的交付时间,以及交付时房屋应达到的标准。交付标准应涵盖房屋的装修情况、配套设施等。比如,装修材料的品牌、规格等都应详细列出。若开发商未按时交付或交付的房屋不符合标准,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条款:合同中应明确买卖双方的违约责任。对于开发商,可能涉及逾期交房、逾期办理产权登记等违约情形;对于购房者,可能存在逾期付款等违约情况。违约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和金额要明确,如违约金的计算方式等,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付款方式及期限:要确定好付款方式,是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还是贷款付款。如果是贷款付款,要明确贷款办理的时间节点和责任。若因购房者原因无法办理贷款,应如何处理;若因开发商原因导致贷款无法获批,开发商应承担的责任等都需明确。
产权问题:要确保房屋产权清晰,无抵押、查封等情况。合同中应约定开发商协助办理产权登记的时间和义务。若因开发商原因导致购房者无法按时取得产权证书,开发商应承担违约责任。
其他条款:还需注意合同中的一些其他条款,如物业服务内容和费用、小区公共设施的归属和使用等。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不明确或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
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30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第三十三条
登记机关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凡权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应当在受理登记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予以登记,对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以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房地产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当在原《房屋所有权证》上作他项权利记载后,由抵押人收执。并向抵押权人颁发《房屋他项权证》。以预售商品房或者在建工程抵押的,登记机关应当在抵押合同上作记载。抵押的房地产在抵押期间竣工的,当事人应当在抵押人领取房地产权属证书后,重新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