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致人身亡一般会构成交通肇事罪,通常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存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驾致人身亡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涉及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的酒驾行为本身就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当导致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时,就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酒驾致人身亡的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方面是事故责任认定。如果酒驾者在事故中承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那么其构成交通肇事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极大。例如,在一些路口,酒驾者闯红灯与正常行驶车辆碰撞导致他人死亡,这种情况下酒驾者往往会被认定为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
另一方面,量刑还会考虑一些情节。如果存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情况,性质就更为恶劣。逃逸行为不仅反映出肇事者主观上试图逃避法律制裁的故意,还可能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对于这种情况,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比如,酒驾者撞人后,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驾车逃离现场,使得伤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死亡,就会按照此量刑区间进行处罚。
而如果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则更为严厉,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强调的是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是由于肇事者的逃逸行为直接导致的。例如,酒驾者撞人后将伤者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就属于这种情形。酒驾致人身亡的量刑是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和后果来确定的,以体现法律的公正和对生命的尊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