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数额较小未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时,一般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同时可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挽回损失。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诈骗行为的处理依据诈骗数额大小等情况有所不同。当诈骗数额较小,未达到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时,通常不会以诈骗罪进行刑事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对于诈骗数额较小的情况,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节对诈骗行为人给予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
对于被诈骗者来说,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让其依法处理外,还可以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挽回损失。首先可以尝试与诈骗者进行协商,要求其返还诈骗所得。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协商不成时作为后续维权的依据。
如果协商无果,也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比如可以请求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介入,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与诈骗者进行沟通和协商,促使其返还财物。
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谨慎对待各种涉及财物交易的情况,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避免陷入诈骗陷阱。一旦发现可能存在诈骗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