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违法犯罪时,股东和法人哪个责任大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法人通常代表企业行使职权,在很多情况下可能直接承担企业违法犯罪的责任;而股东责任大小取决于其是否参与违法决策、是否滥用股东权利等因素。
我们来了解一下法人在企业违法犯罪中的责任情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在实践中,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当企业违法犯罪时,法定代表人可能会因为直接参与违法活动、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等原因而承担责任。例如,企业进行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如果法定代表人知晓并参与其中,那么其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包括罚金、有期徒刑等。而且,在一些行政违法案件中,法定代表人也可能会被处以罚款、限制从业等处罚。
接下来,分析股东在企业违法犯罪中的责任。股东是企业的出资人,一般情况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如果股东没有参与企业的违法犯罪活动,通常不需要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直接责任。但是,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导致企业违法犯罪,那么股东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股东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指示企业进行商业贿赂等违法活动,此时股东就需要为其行为负责,可能会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法人的责任可能更大。因为法人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负有全面的责任。如果企业违法犯罪是由于法人的决策失误或者故意违法导致的,那么法人自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在一些特定的违法犯罪案件中,如果股东是违法犯罪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而法人只是被股东利用或者不知情,那么股东的责任可能会更大。
综上所述,企业违法犯罪时股东和法人责任大小需依据具体的违法犯罪情形、相关人员的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不能简单地认定谁的责任更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