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肇事后离开现场如何处罚的

2025-11-02 18:35:27
0 浏览
推荐律师
徐洋洋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肇事后离开现场可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处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会面临罚款、拘留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则要承担刑事处罚。

从行政处罚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里的“尚不构成犯罪”,通常是指事故情节相对较轻,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例如,在一些轻微的刮蹭事故中,一方当事人为了逃避责任而离开现场,这种情况下就可能适用上述行政处罚。

若肇事后离开现场构成犯罪,处罚会更为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比如,肇事者在撞人后,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导致伤者因未能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这种情况就会按照“因逃逸致人死亡”来进行量刑。

肇事后离开现场还会对肇事者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在保险理赔方面,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于肇事逃逸的情况可能会拒绝商业险的赔偿,肇事者可能需要自行承担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逃逸行为还会对肇事者的个人信用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肇事后应立即停车,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警方处理事故,切不可选择离开现场这种错误的方式。

肇事后离开现场如何处罚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351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