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在定义、法律依据、鉴定机构、责任程度和赔偿等方面存在区别。医疗过失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行为,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医疗事故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者的定义不同。医疗过失强调的是医疗行为中存在的疏忽或错误,这种行为不一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比如医生在书写病历的时候出现笔误,但没有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产生实际的负面影响。而医疗事故有明确的界定,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里,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并且因为过失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例如手术过程中医生误切了患者的正常器官,这就属于医疗事故。
法律依据不同。处理医疗过失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侧重于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和对医疗机构过错的认定。医疗事故的处理则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分级、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鉴定机构不同。医疗过失的鉴定可以由多种机构进行,比如司法鉴定机构,其鉴定更注重从专业技术和法律角度对医疗行为的过错进行判断。医疗事故的鉴定一般由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医学会在医疗行业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知识,能够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对事故进行评估。
责任程度不同。医疗过失中,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可能相对较轻,可能只需要对一些较小的损失进行赔偿,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而医疗事故中,医疗机构需要承担更严重的责任,除了经济赔偿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相关医务人员也可能受到纪律处分甚至刑事处罚。
赔偿不同。医疗过失的赔偿通常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失来确定,赔偿范围和金额相对灵活。医疗事故的赔偿有明确的计算标准,根据事故的等级、患者的损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