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消费金融催收短信,首先要冷静核实信息真实性,若确实存在欠款应尽快还款或与金融机构协商还款方案;若信息不实或存在问题,可联系金融机构说明情况或向监管部门投诉。
当收到消费金融催收短信时,第一步需要冷静且仔细地核实信息。要确认短信是否是正规消费金融机构发送的,可通过拨打该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登录官方APP等方式进行核实。查看短信中提及的欠款信息是否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包括欠款金额、借款时间等。
如果经核实,确实存在欠款未还的情况,那么应尽快还款。拖延还款不仅会产生更多的逾期费用和利息,还会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线上还款渠道,如APP、官方网站等进行还款操作;也可以前往线下网点进行还款。
若当下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还清欠款,可以主动与消费金融机构取得联系,诚恳地说明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还款困难,尝试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比如申请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等。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表达自己的还款意愿。
要是核实后发现短信中的欠款信息与自身情况不符,可能存在他人冒用身份借款、信息错误等情况,应及时与消费金融机构沟通说明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身份证、银行流水等,协助金融机构进行调查核实。
若在处理过程中遇到金融机构催收方式不合法、不合理,如频繁骚扰、威胁恐吓等情况,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例如向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反映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短信截图、通话录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