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是否撤销

2025-10-20 14:59:52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虹建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隆安(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不一定撤销。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其结束并不必然导致案件的撤销,案件是否撤销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司法机关的判断。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结束通常有多种情形。一种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按照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当期限届满时,执行机关会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另一种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根据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进展情况,决定变更强制措施,也会导致取保候审结束。

案件是否撤销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如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如果经过侦查、审查起诉等程序,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案件就会继续进行,不会撤销。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通过进一步侦查收集到了其盗窃的关键证据,就会按照法定程序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最终由法院进行审判。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结束和案件撤销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案件是否撤销要根据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判断来确定。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是否撤销(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73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