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一审立案到结束所需时间并无明确统一规定,简易程序一般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通常是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还可延长。实际开庭时间受案件复杂程度、法院案件数量等因素影响,一般立案后一到三个月左右会开庭。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有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之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这主要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对于离婚案件而言,如果双方对离婚的各项事宜争议较小,如财产分割清晰、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等,法院可能会适用简易程序。
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当离婚案件涉及复杂的财产分割,如存在大量的共同财产、股权、债权债务等,或者子女抚养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双方各执一词时,法院通常会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关于开庭时间,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立案后多久必须开庭。一般来说,法院立案后会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来确定开庭时间。通常情况下,立案后一到三个月左右会安排开庭,但在一些案件较多的法院,这个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因为法院需要对案件进行排期,要考虑到法官的工作负荷、法庭的使用情况等因素。如果在审理过程中出现需要鉴定、评估等情况,也会导致审理时间相应延长。所以,离婚一审立案到开庭以及最终结束的时间会因具体案件情况和法院工作安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