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已失效,现行《民法典》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不过,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需要说明的是,《民法总则》已失效,相关规定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替代。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因此其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1、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比如,在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伤者在事故发生后经过诊断确定了具体的伤情,从这时开始如果他知道侵权人是谁,那么诉讼时效就开始计算。
2、最长保护期限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这意味着即使权利人一直不知道自己权利受损,从权利实际受损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再向法院主张权利,法院通常不会支持。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当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要求其履行赔偿义务时,诉讼时效中断。例如,受害人向侵权人发送书面的赔偿要求函件,或者在面对面交流时明确提出赔偿要求,此时诉讼时效就会中断,重新开始计算。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如果义务人明确表示愿意履行赔偿义务,不管是口头承诺还是书面承诺,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比如侵权人在与受害人沟通时,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那么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当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时,诉讼时效中断。这是因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表明权利人在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一旦法院受理案件或者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诉讼时效就会重新起算。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比如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权利人无法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行使权利,此时诉讼时效中止。待不可抗力因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如果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的权利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没有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独立行使权利。或者法定代理人出现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等情况时,会导致权利人无法正常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止。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在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继承纠纷中,如果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尚未确定或者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可能导致赔偿权利的主张受到阻碍,此时诉讼时效中止。
综上所述,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同时存在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情形。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诉讼时效计算的特殊情况、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