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额的计算公式会因企业类型和贸易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免、抵、退”税办法计算出口退税额;对于外贸企业,则根据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来计算。了解这些公式对于企业准确计算出口退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出口退税额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贸易方式来确定。
1、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进行计算。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退税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额的计算采用“免、抵、退”税办法,这一办法较为复杂但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核心在于考虑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以及当期进项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关系。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是为了调整因征税率和退税率差异导致的部分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况。而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则是针对免税购进原材料的特殊处理,因为这部分原材料本身没有缴纳相应的进项税额,所以要在计算中予以扣除。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和出口货物退税率来计算的。同样,免抵退税额抵减额也是对免税购进原材料的处理。通过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可以确定企业理论上可以获得的最大退税额。
3、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确定
根据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免抵退税额时,说明企业的留抵税额可以部分或全部退还;当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企业最多只能获得免抵退税额的退税,其余留抵税额留待下期继续抵扣。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额的计算相对简单,主要依据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1、公式的适用范围
该公式适用于外贸企业单纯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的情况。外贸企业购进货物后直接出口,按照购进货物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乘以退税率来计算应退税额。这种计算方式直接明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企业的出口退税额。
2、实际应用案例
例如,某外贸企业购进一批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金额为100万元,该货物的退税率为13%,则该企业的应退税额=100×13% = 13万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便顺利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3、注意事项
外贸企业在计算出口退税额时,要注意发票的开具时间、金额等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不同货物的退税率可能不同,企业需要准确查询和使用相应的退税率,避免因退税率使用错误导致退税计算不准确。
综上所述,出口退税额的计算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公式。生产企业采用“免、抵、退”税办法,外贸企业则根据购进货物的发票金额计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以确保出口退税的顺利办理。那么,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过程中遇到发票问题该如何解决?不同行业的出口退税率是如何调整的?如果您有这些或其他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