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书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发行权的证据。公证书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若其内容能反映与发行权相关的事实,如作品的发行行为、发行范围等,可对发行权起到证明作用。但需考虑公证书的合法性、关联性等因素,以确定其证明力大小。
公证书是可以作为发行权的证据的。公证书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文书。
1、证据的法定性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所以,公证书本身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
2、证明发行权相关事实
如果公证书的内容涉及到发行权相关的事实,比如对作品的发行行为进行了公证,包括发行的时间、地点、发行数量等,那么它就可以作为证明发行权的有力证据。例如,公证机构对某图书的销售发行过程进行了现场公证,记录了销售的数量、购买者等信息,这对于证明图书著作权人的发行权就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证据的可信度
公证书是由专业的公证机构作出的,其制作过程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相比普通的证据,公证书的可信度更高。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会更倾向于采信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公证书作为发行权证据的证明力大小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虽然公证书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但并不意味着其证明力是绝对的。
1、公证书的合法性
公证书的合法性是判断其证明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公证书的制作过程违反了法定程序,比如公证机构不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者公证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公证,那么该公证书的证明力就会受到影响。
2、与发行权的关联性
公证书所证明的内容必须与发行权密切相关。如果公证书的内容与发行权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它就不能作为证明发行权的有效证据。例如,公证书只是对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公证,而没有涉及到作品的发行情况,那么它对发行权的证明力就很弱。
3、是否有相反证据
如果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那么公证书的证明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比如,对方当事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公证书所记录的发行行为是虚假的,那么公证书就不能再作为证明发行权的证据。
当权利人需要利用公证书维护发行权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办理公证
在发现可能涉及发行权纠纷的情况时,应及时向公证机构申请公证。比如,发现市场上有疑似侵犯自己发行权的作品在销售,应尽快对销售现场、销售数量等情况进行公证,以固定证据。
2、明确公证内容
在办理公证时,要明确公证的内容与发行权相关。要详细告知公证人员需要公证的事项,确保公证书能够准确反映发行权的相关事实。例如,在对作品的网络发行进行公证时,要记录好网站的网址、作品的下载数量等关键信息。
3、配合司法程序
在发生发行权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将公证书作为重要证据提交给法院。同时,要能够对公证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以增强公证书的证明力。
综上所述,公证书在发行权纠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考虑证明力大小以及合理利用等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公证书被质疑真实性、公证书内容不完整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发行权以及公证书相关的法律问题上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