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在法律上有诸多要求。它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和人员进行,遵循法定的鉴定程序,鉴定材料要真实、完整、充分。鉴定要依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鉴定结果科学、公正、客观,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在法律上有着严格且明确的要求。对于鉴定机构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进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并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鉴定程序方面
鉴定需遵循法定程序。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决定受理后,会移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会在受理后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相关材料,双方当事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鉴定过程中,专家鉴定组会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鉴定。
2、鉴定材料要求
提交的鉴定材料必须真实、完整、充分。医疗机构需提交病历资料原件,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患者一方也需提供与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任何一方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等行为都是违法的,会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性。
3、鉴定依据
鉴定要依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些依据是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标准。例如,在诊断过程中,医生是否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医疗事故鉴定法律要求的具体流程是保障鉴定公正、科学的关键。第一步是申请,医患双方均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会在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1、受理与移交
若决定受理,卫生行政部门会在7日内将有关材料移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医学会在受理鉴定后,会在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双方当事人需在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2、抽取专家
医学会会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
3、鉴定会议
专家鉴定组会召开鉴定会议,在会上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专家鉴定组会进行提问和调查。鉴定会议结束后,专家鉴定组会根据鉴定情况作出鉴定结论。鉴定结论需在鉴定会结束后45日内作出。
4、鉴定书送达
医学会会将鉴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卫生行政部门。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违反医疗事故鉴定法律要求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如果在鉴定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事实真相,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违反法律要求会导致鉴定结果无效。例如,若一方当事人涂改病历资料,会使鉴定失去客观依据,这样得出的鉴定结论不具有法律效力。重新鉴定不仅会增加医患双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还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处理。
2、对医患双方权益的损害
对于患者一方,如果医疗机构违反鉴定法律要求,可能会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患者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延误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违反法律要求会损害其声誉,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业务开展。
3、法律责任的承担
在民事赔偿方面,由于违反鉴定法律要求导致鉴定结果无效,医疗机构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民事侵权诉讼,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要求涉及鉴定机构、人员、程序、材料等多个方面,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对于保障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会遇到诸如鉴定费用的承担、鉴定时间过长等问题。如果您在医疗事故鉴定方面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