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届满后不能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在时效进行期间因法定事由发生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重新计算时效期间。而诉讼时效届满意味着时效已结束,不再适用中断规定。但诉讼时效届满后有其他法律效果,比如债务人可获抗辩权等。
诉讼时效届满后不能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1、诉讼时效中断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这些事由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才能产生中断的效果。例如,甲借给乙一笔钱,约定还款期限,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甲向乙催要欠款,此时诉讼时效中断。
2、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
当诉讼时效届满后,其法律后果是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即债务人可以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拒绝履行债务。此时,债权人的胜诉权消灭,但实体权利并不消灭。比如,甲在诉讼时效届满后才向法院起诉乙还款,乙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可能会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3、为何届满后不能中断
因为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之一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如果在时效届满后还能中断,会使时效制度失去意义,不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虽然诉讼时效届满后不能中断,但仍有一些补救措施。
1、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
即使诉讼时效届满,债权人仍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根据法律规定,该还款协议受法律保护。例如,甲和乙在诉讼时效届满后,重新签订了还款协议,约定了新的还款时间,此时乙就不能再以原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
2、债务人自愿履行
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那么其履行行为有效,之后债务人不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比如,乙在诉讼时效届满后,主动向甲偿还了欠款,之后乙不能再要求甲返还该笔款项。
3、保留相关证据
债权人可以保留与债务人之间的沟通记录、催款凭证等证据,以证明自己一直在主张权利。虽然这些证据不能使诉讼时效中断,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多种,这些事由会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这是常见的中断事由。权利人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要求其履行义务。比如,甲通过发函的方式要求乙支付货款,从发函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义务人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示同意履行义务,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例如,乙向甲表示会尽快还款,此时诉讼时效中断。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当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时,表明其积极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从法院或仲裁机构受理案件之日起,时效重新计算。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届满后不能中断,但有补救措施,同时了解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助于权利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不同类型案件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