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知情卖假货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需分情况判断。通常员工主观无故意、不存在重大过失时,一般不会被追究;若存在重大过失,可能会担责。在民事赔偿方面,员工可能无需担责;刑事上,若无故意也不会担责;行政上,监管部门主要处罚经营者。
员工不知情卖假货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需要分情况来看。一般而言,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主观上没有故意销售假货的意图,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重大过失,通常是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1、民事责任方面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通常需要有过错。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并非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假货销售,消费者要求的赔偿等民事责任,通常应由雇主或销售企业来承担。因为雇主对商品质量有审查和管理的义务。
2、刑事责任方面
销售假货可能涉及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罪名。但犯罪的构成需要主观故意。如果员工不知情,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就不构成犯罪,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3、行政责任方面
市场监管部门等在进行行政处罚时,主要针对的是销售假货的经营者。员工若不知情,通常不是行政处罚的对象。

如果员工不知情卖假货被起诉,不要惊慌,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1、积极收集证据
员工要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不知情的证据,比如入职培训记录,证明自己未接受过销售假货相关的指导;工作中的聊天记录、邮件等,显示自己对商品质量的正常认知。
2、配合调查
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或相关部门的调查,如实陈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所知信息。在调查过程中,保持诚实和合作的态度。
3、寻求法律帮助
可以聘请专业的律师为自己辩护。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辩护策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证明员工不知情卖假货需要多方面的证据。
1、工作流程证据
提供公司的采购、验收等工作流程,证明员工按照正常流程操作,没有机会发现商品是假货。例如,公司采购的商品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和检验报告,员工只是按照规定进行销售。
2、培训证据
公司的培训记录可以证明员工接受的是关于正品销售的培训,没有涉及销售假货的内容。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等信息。
3、沟通记录证据
员工与同事、上级之间关于商品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等,能够反映员工对商品的真实认知。如果记录中显示员工对商品质量有正常的疑问和反馈,也可以证明其不知情。
综上所述,员工不知情卖假货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在被起诉等情况下要积极应对,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明自己不知情的证据。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员工虽然不知情但因工作失误导致销售假货的情况,或者雇主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让员工销售等复杂情形。如果您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