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相撞人员受伤时,应冷静有序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包括确保现场安全、救助伤员、报警定责等,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当遇到双车相撞且有人员受伤的情况,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1、确保现场安全
事故发生后,首要任务是保障自身及其他人员的安全。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辆后方适当距离(一般在城市道路50 - 100米,高速公路150米以外)放置三角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救助伤员
迅速查看伤者情况,对于伤势较轻的,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对于伤势严重的,不要随意搬动,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
3、报警
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交警准确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情况以及人员受伤情况等信息。在等待交警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不要随意移动车辆和相关证据。
4、通知保险公司
及时向自己的保险公司报案,告知事故详情,以便后续的理赔流程能够顺利进行。
5、配合调查
交警到达现场后,要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配合交警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工作。同时,提供相关的证件,如驾驶证、行驶证等。

双车相撞人员受伤后,责任划分是确定赔偿的关键。
1、根据交通法规判断
交警会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双方的行为进行分析。例如,一方存在闯红灯、超速、逆行等严重违法行为,通常会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
2、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
除了违法行为,还要考虑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比如,因一方车辆突然变道未确保安全距离导致的相撞,变道方可能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双方都有一定的过错行为,可能会根据过错程度划分同等责任或主次责任。
3、参考现场证据
现场的刹车痕迹、车辆碰撞位置、监控录像等证据对于责任划分至关重要。交警会根据这些证据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从而做出准确的责任认定。
4、出具责任认定书
一般情况下,交警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左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比例。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核。
双车相撞人员受伤后的赔偿标准涉及多个方面。
1、医疗费用
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赔偿义务人应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确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必需的费用给付。
2、误工费
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
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4、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或死亡,还会涉及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双车相撞人员受伤的处理涉及现场处理、责任划分和赔偿等多个方面。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要保持冷静,依法依规进行操作。对于责任划分和赔偿标准等问题可能会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赔偿金额的争议、责任认定的异议等。如果您在双车相撞人员受伤处理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和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