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收取贿赂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违反法律法规。对于这种行为,企业可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处理,同时若达到一定标准,也会涉及刑事法律责任。
当企业员工收取贿赂时,企业和法律层面会有不同处理方式。
1、企业内部处理
企业可依据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若员工手册等规定中明确将收取贿赂列为严重违纪行为,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同时,企业可要求员工返还因贿赂所得的不当利益,若给企业造成损失,还可要求员工进行赔偿。例如,员工因收取供应商贿赂,导致企业采购到高价低质的原材料,企业可要求员工赔偿差价损失。
2、法律层面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1、数额较大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也就是说,当企业员工收取贿赂达到三万元及以上,就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面临刑事处罚。
2、数额巨大标准
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认定为“数额巨大”。达到此标准的,量刑会更重。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金额的认定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贿赂的形式(现金、实物、财产性利益等)、受贿的次数等。
企业发现员工收取贿赂,应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调查核实
企业首先要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如受贿的财物、往来的账目、证人证言等。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可以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或者委托专业的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2、内部处理与沟通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处理。同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告知其行为的严重性和处理结果。若员工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提供申诉渠道。
3、报警处理
若员工受贿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企业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这不仅能追究员工的刑事责任,也能起到警示其他员工的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员工收取贿赂的处理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和法律层面。了解不同情形下的处理方式,对企业维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比如员工收取贿赂的具体情节如何认定、企业规章制度如何完善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若你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类似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