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要做无罪辩护需从多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如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无故意、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等。
帮信罪的无罪辩护可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展开。
1、主观故意方面
帮信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并不明知,例如行为人仅基于正常的商业合作、交易往来提供服务或帮助,且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对方在利用网络犯罪,那么就缺乏构成该罪的主观要件。比如,网络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在正常审核流程下未发现客户存在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就难以认定其主观明知。
2、行为的关联性方面
需要证明行为人的帮助行为与上游犯罪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该帮助对上游犯罪的实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认定构成帮信罪。例如,行为人提供的技术支持并非上游犯罪所必需的关键技术,或者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未实际发挥作用。
3、情节严重程度方面
根据法律规定,帮信罪需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才构成犯罪。如果能够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支付结算金额未达到规定标准、违法所得较少等,也可进行无罪辩护。例如,行为人虽然提供了帮助,但支付结算金额远低于法律规定的二十万元标准。
当强调帮信罪主观不明知时,无罪辩护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收集证据证明无认知可能性
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认识到对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可能性。比如,行为人是根据行业惯例、正常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没有理由怀疑对方的行为违法。例如,一家金融机构按照正常的客户身份验证和交易审核流程为客户办理业务,在没有异常情况下,难以认定其明知客户利用账户进行犯罪活动。
2、分析认知能力和背景
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等因素。如果行为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识别对方的犯罪行为,也可作为主观不明知的依据。例如,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对于复杂的网络犯罪手段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和识别。
3、审查信息获取途径
审查行为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否合理。如果行为人没有从可靠渠道获得关于对方犯罪的信息,且对方也没有明确告知其犯罪意图,那么就不能认定其主观明知。比如,行为人是通过虚假宣传、误导等方式被诱导提供帮助,并非主动知晓对方的犯罪行为。
针对帮信罪情节未达严重标准的无罪辩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核算支付结算金额
严格审查支付结算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要对相关的交易记录进行详细核实,排除与犯罪无关的正常交易金额。例如,在计算支付结算金额时,应剔除那些合法的商业往来、个人之间的正常转账等金额。如果经过准确核算,支付结算金额未达到二十万元的标准,就可作为无罪辩护的有力依据。
2、确定违法所得数额
准确确定行为人的违法所得数额。要区分合法收入和违法所得,不能将正常的业务收入错误地认定为违法所得。例如,行为人提供服务获得的报酬中,一部分是基于正常服务收取的合理费用,应将这部分剔除。如果违法所得未达到一万元以上的标准,也符合无罪辩护的条件。
3、考量其他情节因素
除了支付结算金额和违法所得外,还要考量其他影响情节严重程度的因素。如行为人提供帮助的时间长短、对犯罪行为的参与程度等。如果行为人只是偶尔提供了轻微的帮助,且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也可主张情节未达严重标准。
帮信罪的无罪辩护需要从主观故意、行为关联性、情节严重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在实际案件中,可能还会涉及到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等问题。如果你对帮信罪的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问,比如帮信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细化、帮信罪与其他罪名的界限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