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没有现场抓到一般难以认定酒驾并进行处罚。酒驾的认定通常需要有现场检测的酒精含量证据,没有现场证据,很难证实驾驶人当时处于酒驾状态,通常不会进行酒驾处罚。但如果有其他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能证明酒驾事实,也可能会被处理。
在交通执法中,酒驾的认定主要依据是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获取这一数据通常是通过现场呼气酒精检测或者抽血检测。如果没有现场抓到酒驾,就缺乏最关键的酒精含量检测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酒驾行为进行处罚需要有确切的证据支持。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没有现场检测,后续很难再准确得知驾驶人当时的酒精含量。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会随着时间不断代谢,过了一段时间后检测,酒精含量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法反映驾驶人酒驾时的真实状态。所以,单纯靠事后的一些线索,比如他人的举报、监控视频看到驾驶人驾车时状态异常等,没有现场酒精检测结果,是无法直接认定酒驾的。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若有多个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能够证明酒驾事实,也可能会进行处理。例如,有清晰的监控视频显示驾驶人在驾车前大量饮酒,之后立即驾车,并且在驾车过程中有明显的酒驾表现,如行驶轨迹异常、停车时操作不规范等,同时有证人证言等证据相互印证,即使没有现场抓到,也可能通过进一步调查和证据收集来认定酒驾。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且对证据的要求非常高。
总的来说,酒驾没有现场抓到,一般情况下难以按照酒驾进行处理,但特殊情形下若证据充分也可能会被追究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