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恶意逃债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不会被判刑。通常是通过民事法律手段来处理,让恶意逃债的行为无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行为,则可能会被判刑。
在实践中,离婚恶意逃债主要是夫妻双方通过离婚协议等方式,将财产不合理地分配给一方,而让另一方承担债务,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从民事法律角度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规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夫妻双方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法院经审理认定该行为属于恶意逃债后,会判定财产分割协议无效,恢复到未分割前的状态,从而保障债权人能够就夫妻共同财产实现自己的债权。
如果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恶意逃债的一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就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该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如果在恶意逃债过程中,存在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等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等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相关犯罪,如妨害作证罪等,会根据具体的犯罪情形进行定罪量刑。离婚恶意逃债本身一般不判刑,但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三十四条
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