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赔偿不起诉一般指因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节,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况。通常可按照和解程序、相对不起诉等途径来争取,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办理。
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赔偿意愿但确实赔偿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刑事和解程序来尝试争取不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犯罪嫌疑人要积极表达悔罪态度,主动与被害人及其家属沟通,表明自己虽然赔偿能力有限,但有积极赔偿的意愿。第二步,双方可以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主持下进行和解协商。即使犯罪嫌疑人无法一次性足额赔偿,也可以与被害人协商赔偿方式和期限,比如分期赔偿等。第三步,达成和解协议后,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还可以考虑相对不起诉的情况。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赔偿能力不足可以作为一个综合考量的因素。如果犯罪嫌疑人本身犯罪情节就较为轻微,且积极采取了赔偿行动,只是客观上无法完全赔偿,人民检察院会综合全案情况来判断是否符合相对不起诉的条件。若符合,就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办理犯罪嫌疑人赔偿不起诉需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九十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