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足时,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关押的最久时长需按不同诉讼阶段来确定,通常最长可能达到37个月左右。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证据不足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的关押期限有不同规定。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拘留的期限一般为3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所以,在侦查阶段,拘留最长可达37天。若后续被逮捕,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在上述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前面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也就是说,侦查阶段逮捕后的羁押期限最长可能达到7个月。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每次补充侦查的期限为1个月。所以,审查起诉阶段最长可能达到6.5个月。
审判阶段。一审的审理期限,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二审的审理期限,应当在2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综合起来,审判阶段最长可能达到23个月左右。
综上所述,将各个阶段的最长羁押期限相加,证据不足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关押最久可能达到37个月左右,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最长时间,在实际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疑罪从无等原则处理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