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存在多方面区别,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且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者在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处罚原则上均有不同。
在主体方面,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这些单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机制。而共同犯罪的主体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强调的是自然人的组合。
主观方面不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体现的是单位的整体意志,通常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实施犯罪行为。这种意志是通过单位的决策机构或者负责人的决策体现出来的。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且各犯罪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
客观方面有差异。单位犯罪一般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并且犯罪行为通常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例如,单位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了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共同犯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各犯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实施不同的行为,既可以是共同实施实行行为,也可以是有的实施实行行为,有的实施帮助行为、教唆行为等。
处罚原则也不一样。对于单位犯罪,一般采取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采取单罚制,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而共同犯罪根据各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等,分别按照不同的量刑标准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