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被车撞了,责任划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能是电动车一方负主要或全部责任,也可能是机动车一方承担一定责任,或者双方都有责任。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电动车驶入机动车道本身违反了交通规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如果电动车驾驶人违反此规定进入机动车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电动车一方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
机动车一方也并非完全没有责任。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有注意观察路况、确保安全驾驶的义务。即使电动车违规进入机动车道,机动车驾驶人如果存在超速、疲劳驾驶、未保持安全车距、开车时接打电话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从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那么机动车一方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可能都存在一定过错,这种情况下会判定双方都有责任,具体的责任比例会根据双方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例如,电动车突然驶入机动车道,而机动车驾驶人由于车速过快未能及时刹车,双方都对事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可能会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
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会通过勘查现场、询问当事人、查看监控录像等方式,全面收集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来准确划分事故责任。最终的责任认定应以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