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处罚金不交会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强制缴纳、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出境、承担刑事责任等。
在司法实践中,当法院判处并处罚金时,意味着犯罪分子除了接受主刑外,还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如果不缴纳罚金,会产生以下后果。
强制缴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法院可以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加收滞纳金:逾期不缴纳罚金的,可能会被加收滞纳金。滞纳金的数额通常根据逾期的时间和未缴纳的罚金数额来计算,这会进一步增加被执行人的经济负担。
影响减刑、假释:在服刑期间,如果犯罪分子有能力缴纳罚金却拒不缴纳,法院会认为其不具有悔罪表现,可能会影响其减刑、假释的申请。因为积极履行财产刑是体现犯罪分子认罪悔罪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被列入失信名单:拒不缴纳罚金的被执行人可能会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
限制出境:法院可以对不缴纳罚金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限制其出境旅游、学习、商务活动等。
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被判处并处罚金的犯罪分子应按照法院的判决及时缴纳罚金,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不利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