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情权是指一方通过隐瞒、虚假陈述等方式,阻碍另一方知晓与其利益相关的真实信息,从而损害对方在信息获取和决策等方面权益的行为。
知情权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它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体现。
在消费领域,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例如,商家售卖食品时,应明确标注食品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若商家故意隐瞒食品已过保质期的情况,将其卖给消费者,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购买决策,可能会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也使消费者无法基于真实信息来比较不同商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医疗领域,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医疗风险等信息。比如,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如果医生未充分告知,就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患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当出现不良后果时,由于事先缺乏了解,会陷入被动和不利的境地。
在政治领域,公民有权了解政府的政策、决策过程、财政收支等信息。政府有义务及时、准确地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若政府部门对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进行隐瞒,不向公众公开相关的环境评估、资金使用等情况,就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这可能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参与,影响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
侵犯知情权的行为通常会使被侵犯者在做出决策时缺乏准确的信息依据,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进而遭受经济损失、身体伤害或其他不利后果。被侵犯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知情权,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