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人取消担保可能会对贷款人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变化,甚至影响贷款的存续和后续贷款申请。
贷款额度方面,担保人在贷款过程中起到增强贷款人信用的作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评估贷款额度时,会将担保人的信用和资产状况作为参考因素。当担保人取消担保后,贷款机构会重新评估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如果贷款人自身的资产、收入等情况一般,缺乏了担保人的信用加持,贷款机构可能会认为其风险增加,从而降低贷款额度。例如,原本有担保人时贷款人能获得50万元的贷款,担保人取消担保后,贷款额度可能被削减至30万元。
贷款利率方面,同样由于担保人取消担保使贷款风险上升,贷款机构为了弥补可能的风险损失,会提高贷款利率。较高的贷款利率意味着贷款人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增加了还款压力。比如,原本贷款利率为5%,担保人取消担保后,利率可能提高到6%甚至更高。
贷款存续方面,在一些情况下,贷款合同可能明确规定担保人是贷款发放和存续的必要条件。当担保人取消担保时,贷款机构有权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贷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这对于贷款人来说可能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后续贷款申请方面,担保人取消担保这一情况会被记录在贷款机构的系统中。当贷款人后续再申请其他贷款时,新的贷款机构在审核时会考虑这一因素,认为贷款人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才导致担保人取消担保,进而影响其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估,增加后续贷款申请的难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七条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
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第九条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