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盗窃案底不会撤销,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且该封存无时间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国家出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在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上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犯错。如果让他们的犯罪记录一直处于公开状态,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和改过自新。
例如,一个未成年人因一时糊涂参与了盗窃行为,被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按照法律规定,其犯罪记录会被封存。在今后的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其他人无法得知其曾经有过犯罪记录。这就为该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减少了社会对其的歧视和偏见。
需要注意的是,犯罪记录封存并不等同于撤销。虽然犯罪记录被封存,但司法机关仍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查询。并且,被封存的犯罪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存在于司法系统中,只是对社会公众保密。所以,未成年人盗窃案底不会撤销,但符合条件的会被永久封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