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拒不支付赔偿,可通过与对方协商、申请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处理。
当遇到肇事者拒不支付赔偿的情况时,有多种途径可以尝试解决问题。
协商。这是较为温和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就赔偿事宜进行沟通,明确赔偿的项目、金额和支付时间等。有时候,肇事者可能是因为一些误解或困难而未支付赔偿,通过友好协商可以达成一致,解决问题。例如,双方可以约定分期支付赔偿款,缓解肇事者的经济压力。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一致书面申请。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故责任认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能够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起诉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清单、误工证明等,以证明自己的损失和肇事者的责任。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如果肇事者仍拒不执行,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肇事者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在肇事者拒不支付赔偿时,要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