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过期一般指诉讼时效已过,此时债权人仍可通过与债务人协商、收集新证据证明曾主张权利、让债务人重新确认债务等方式来尝试保障债权,即便诉讼时效已过,债权人依然可以起诉,但债务人可能会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
要明确借条所谓“过期”通常是指诉讼时效届满。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不过,诉讼时效制度并不意味着债权本身消灭。
若借条过期,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债务人协商。和债务人友好沟通,重新达成还款协议。在新的还款协议中,明确还款时间等关键内容。一旦达成新协议,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既能维护双方的关系,又能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二是收集新证据。比如通过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方式,证明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曾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这种主张权利的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给债务人打电话要求还款,并且对通话进行了录音,该录音就可以作为主张过权利的证据。
三是让债务人重新确认债务。可以让债务人出具还款承诺书、同意继续履行债务的书面文件等。只要债务人有愿意继续履行债务的意思表示,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有了新的保障。
即便借条过期,债权人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若债务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如果债务人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且债权人无法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情形,债权人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所以,当遇到借条过期的情况,债权人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