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不请律师也有获得缓刑的几率,但几率大小需结合具体案情判断。请律师可能会因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辩护经验提高缓刑几率,但不请律师不意味着不能判缓刑。
在司法实践中,醉驾是否能判缓刑主要取决于案件本身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是否聘请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醉驾案件,通常涉及的罪名是危险驾驶罪,法定刑是处拘役并处罚金,满足判处缓刑的刑罚条件基础。
如果醉驾情节本身比较轻微,比如酒精含量刚超过醉驾标准,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在被查获后能够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明显的悔罪表现等,即使不请律师,法院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处缓刑。例如,驾驶员在饮酒后短距离挪车,未上路行驶多远就被查获,且没有造成任何危害后果,这种情况下本身就符合犯罪情节较轻的特点,即便没有律师辩护,也有较大可能被判处缓刑。
若醉驾情节严重,如酒精含量远超醉驾标准,或者发生了交通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甚至有逃逸等恶劣情节,那么不请律师获得缓刑的几率就相对较小。因为这些情形可能不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没有再犯罪危险等缓刑适用条件。
聘请律师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律师能够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收集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在法庭上进行有效的辩护,尽力争取缓刑。但不请律师并不绝对影响缓刑的判决,关键还是要看案件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