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立案后的流程主要包括送达与排期、诉前调解、开庭审理、作出判决等环节。
送达与排期:立案后,法院会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给被告。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确定送达被告后,法院会根据工作安排确定开庭日期,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告知开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诉前调解:许多法院在正式开庭审理前会组织诉前调解。这是离婚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法院的调解法官主持,目的是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纠纷。如果双方能够在调解中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问题达成协议,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执行力。
开庭审理:若调解不成,案件将进入开庭审理阶段。法庭调查,双方当事人需要陈述自己的主张,并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就案件的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要围绕争议焦点,依据法律和事实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审判长会按照原告、被告的先后顺序征询双方的最后意见。
作出判决: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证据进行合议。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会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法院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依照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判决结果可能是准予离婚,也可能是不准予离婚。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