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多久不回家看父母算违法行为

2025-11-02 03:08:32
0 浏览
推荐律师
赵少阳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上海华诚(郑州)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一般情况下,多久不回家看父母本身不算违法,但如果是对于年老、体弱、生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长期不回家看望且不给予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等,可能构成违法。对于有能力却拒不履行的,情节恶劣还可能构成犯罪。而对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的“常回家看看”,在各地规定的时间上存在差异。

从法律规定来看,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不过,该法并未明确“经常”的具体时间界定。

在地方层面,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细化规定。例如,一些地方规定赡养人、扶养人每半年至少看望、问候一次老年人;而有的地方则要求赡养人应当定期看望、问候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至少每月探望一次。

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规定“常回家看看”,更多的是倡导性、引导性的条款,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单纯因为多久不回家看望父母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相对较少。如果子女不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导致父母生活陷入困境等严重后果,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等。若子女拒不执行法院关于支付赡养费的判决,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司法拘留等处罚,甚至可能构成遗弃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多久不回家看父母算违法行为(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40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