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存在欺骗行为,受欺骗方可以采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处理。若涉及财产分割问题,可请求法院重新分割;若涉及胁迫等情形,也可通过法律途径撤销相关协议。
在协议离婚中,欺骗行为可能会对受欺骗方的权益造成损害。当发现协议离婚存在欺骗行为时,法律为受欺骗方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
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这意味着,如果受欺骗方认为在财产分割协议的订立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提起诉讼。例如,一方在离婚时故意隐瞒了大量夫妻共同财产,导致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公平的财产分割协议,此时受欺骗方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若欺骗行为导致受欺骗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了离婚协议,受欺骗方可以主张撤销该离婚协议。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欺骗行为。证据可以包括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相关文件等。比如,一方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虚构自己患有严重疾病且无法治愈的事实,使另一方在同情和无奈的情况下签订了离婚协议,这种情况下受欺骗方可以收集医院的诊断证明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受欺骗方应及时采取行动,积极收集和保存证据,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