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在起诉离婚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起诉条件,法院才会予以受理。这些条件包括: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也就是提出离婚的一方必须是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有明确的被告,即要明确指出与之离婚的另一方当事人;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例如请求判决离婚、分割财产、确定子女抚养权等,并阐述相关的事实和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离婚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立案的时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要求,并且案件情况清晰,法院通常会在规定的七日内顺利立案。但如果材料不完整,比如起诉状内容不规范、缺少必要的证据等,法院可能会要求补充材料,这就会导致立案时间延长。
如果遇到案件数量较多、工作繁忙等情况,法院的立案流程可能会稍有延迟,但总体也会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审查和立案工作。所以,当事人在起诉离婚时,应尽量准备好充分的材料,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立案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