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刑事拘留后,申请取保候审获批的,从公安机关同意取保候审起,当天或隔天就可能放人。不过,整个取保候审的审批时间一般是在三天以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当取保候审申请被同意后,通常在办理完相关手续的当天或者隔天就会放人。这是因为,一旦取保候审的决定作出,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满足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
在实际操作中,办理取保候审手续需要一定的时间。办案机关要对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如果符合条件,要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如取保候审决定书等。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在这些手续全部完成之后,才会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定了三天的审批期限,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审批时间延长的情况。比如案件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信息等。各地的司法实践操作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围绕法律规定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来进行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