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造成轻伤一般不构成犯罪,通常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过如果是在一些特定的过失情形下导致他人轻伤,可能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等罪名,但轻伤一般达不到该罪的入罪标准。
在法律层面,对于伤害行为的判责需要区分故意和过失。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过失犯罪则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对于误伤造成轻伤的情况,一般认定为过失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刑法》中过失致人轻伤并不构成犯罪,所以通常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虽然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民事赔偿责任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误伤他人导致轻伤,需要对受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具体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实际的损失和相关证据来确定。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两人在打闹过程中一方不小心导致另一方轻伤,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认定为犯罪,但打人者需要承担对方因治疗产生的费用、因受伤耽误工作的误工费用等。如果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误伤造成轻伤主要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不涉及刑事责任,但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