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还钱没有对方身份证号仍可起诉。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对方身份信息,若实在无法获取,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能向法院起诉。
在民事诉讼中,虽然身份证号是较为重要的身份识别信息,但并非起诉的必要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起诉需有明确的被告,这里的“明确”强调的是能够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
如果没有对方身份证号,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获取:可以通过与对方的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查找线索。比如,在双方的转账记录中,可能会有对方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通过手机号码也许能进一步获取其身份信息。若双方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或交流,可向该平台申请协助查询。例如,在电商平台的交易中,平台可能留存有对方的相关身份资料,不过这种查询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还可以向了解情况的人打听,如共同的朋友、同事等,他们可能知晓对方的身份信息。
若通过上述途径仍无法获取对方身份证号,也不意味着不能起诉。只要能提供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其他信息,如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具体信息,使被告具有特定性、唯一性,法院一般也会受理案件。在起诉时,应在起诉状中尽可能详细地写明被告的相关信息。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原告进一步补充被告信息,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核实。同时,也可以在立案后申请法院调查令,向相关部门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即使没有对方身份证号,也可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债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