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产品即便无销量,被起诉时也可能需担责。是否担责要综合多方面判断,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观过错等。若构成侵权且有过错,即便无销量也可能承担停止侵权、赔偿合理开支等责任;若不构成侵权或无过错,可能无需担责。
侵权产品无销量被起诉,不一定就无需担责,需从多方面判断。
1、侵权行为的认定
判断是否构成侵权是关键。若产品确实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即便没有实际销量,也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例如,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即使尚未销售出去,也侵犯了商标权人的专用权。
2、主观过错
如果侵权方明知产品侵权仍生产、销售(即便未实际售出),存在主观过错,应承担责任。比如,侵权方知晓该产品的设计侵犯了他人专利,却依然将其生产出来,即便没有卖出,也应承担停止侵权等责任。
3、责任承担方式
即使无销量,一旦认定侵权,侵权方可能需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赔偿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等责任。

若侵权产品无销量但被认定需担责,通常有以下几种责任形式。
1、停止侵权
这是最基本的责任,侵权方需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比如,停止使用侵权的商标标识,停止生产侵权的专利产品等。
2、销毁侵权产品
为防止侵权产品继续流入市场,法院可能会要求侵权方销毁库存的侵权产品。这能有效避免侵权行为的进一步扩大。
3、赔偿损失
虽然产品无销量,但权利人可能为制止侵权行为支付了合理开支,如律师费、调查费等,侵权方需对此进行赔偿。在某些情况下,若权利人能证明因侵权行为遭受了其他损失,即便无实际销售,侵权方也可能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当面临侵权产品无销量被起诉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收集证据
收集证明产品不构成侵权的证据,如产品的合法来源、自主研发的证据等。若能证明产品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且不知道是侵权产品,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2、寻求和解
与权利人进行沟通,尝试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避免诉讼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和解过程中,双方可以就停止侵权、赔偿数额等问题进行协商。
3、聘请专业律师
专业律师能为被告方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辩护策略。律师可以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对被告方有利的因素,维护被告方的合法权益。
侵权产品无销量被起诉的情况较为复杂,是否担责、担何责任以及如何应对都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和个人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侵权行为。若遇到类似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和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