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买房在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一旦办理了离婚登记或由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就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可能面临财产分割无法反悔、丧失相互继承权、弄假成真导致家庭破裂、购房目的无法实现等影响。
从法律层面来说,婚姻关系是严肃的法律关系,只要夫妻双方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经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
财产分割方面:在办理离婚时,夫妻双方通常会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一旦离婚协议生效或者法院的财产分割判决、调解生效,财产的归属就已经确定。即便之后发现所谓的“假离婚”目的未达成,也很难再对财产分割协议进行反悔。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人身关系方面:离婚后,双方不再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相互扶养的义务和相互继承的权利。一方在离婚后发生意外等情况,另一方不能再以配偶身份主张相应权益。
家庭关系方面:“假离婚”存在弄假成真的风险。在一方离婚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愿再复婚,这会导致原本的家庭破裂,给双方及子女带来巨大的情感伤害和生活影响。
购房方面:如果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等而“假离婚”买房,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在购房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购房目的无法实现。而且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反相关政策规定,存在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同时,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如果发现是“假离婚”买房的情况,可能会拒绝发放贷款。
“假离婚”买房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不良后果,不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购房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