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拖欠不还起诉需先准备好相关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证据,缴纳诉讼费用,等待法院受理和开庭审理。
当遇到货款拖欠不还的情况,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起诉。
第一步:收集证据。证据是诉讼的关键,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双方存在买卖关系以及对方拖欠货款的证据。常见的证据包括买卖合同、送货单、收货单、对账单、发票等。这些证据要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交易的时间、地点、货物的名称、数量、价格以及付款情况等信息。例如,送货单上要有对方的签字或盖章确认收到货物,对账单要双方核对无误并签字。
第二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履行地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履行地,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说,债权人所在地可能成为管辖法院,这对债权人起诉较为便利。
第三步:撰写起诉状。起诉状是启动诉讼程序的重要法律文书,要清晰地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要明确具体,例如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货款及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等;事实和理由部分要详细阐述双方的交易过程以及对方拖欠货款的事实。起诉状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晰,语言规范。
第四步:提交起诉材料。将起诉状和收集好的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会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会予以受理,并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此时,原告需要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金额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按照一定比例收取。
第五步:参加庭审。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原告要按照法官的要求陈述案件事实,出示证据,并进行辩论。要注意言辞得当,遵守法庭纪律。被告会进行答辩和质证,双方可以就争议焦点进行辩论。
第六步:等待判决和执行。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作出判决。如果原告胜诉,而被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执行措施来迫使被告支付拖欠的货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