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环境罪包含多个具体罪名,不同罪名量刑不同。一般来说,最高量刑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像污染环境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
破坏环境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一类罪名的统称,包含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等多个罪名,不同罪名的最高量刑不同。
1、污染环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形包括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依法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情节特别严重的等。所以污染环境罪最高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罪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破坏环境类犯罪量刑主要依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造成的后果等因素。
1、危害程度考量
如果犯罪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小,如只是轻微污染了非重点区域的土壤,且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可能会适用相对较轻的量刑,比如在污染环境罪中可能会单处罚金或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犯罪行为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大量的动植物造成伤害,使生态系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就会面临较重的刑罚。
2、后果因素
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是量刑加重的重要因素。比如非法采矿导致山体滑坡,造成周边村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以及大量农田毁坏,这种情况下量刑会较重。同时,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积极赔偿损失、修复环境,也可能会在量刑时从轻处罚。
破坏环境罪包含多种行为。
1、污染环境行为
包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废气,随意倾倒危险废物等。一些化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未经净化处理的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水生生物的生存,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
2、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行为
如将境外的电子垃圾、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非法进境倾倒、堆放、处置。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通过走私等手段将国外的固体废物运进国内,随意丢弃在一些偏远地区,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土壤和生态环境,还可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行为构成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3、非法采矿行为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这种行为会破坏土地资源、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破坏环境类犯罪涉及多个方面,量刑依据不同罪名和具体情节而定。大家可能还想了解破坏环境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破坏环境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