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金融保险正文

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又该如何惩处

2025-11-26 02:50:52  分类:金融保险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吕粲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吕粲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云南博仲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情节严重的,会面临相应刑事处罚,单位犯罪也有明确惩处规则。同时,虚开行为还会带来信用受损等一系列后果。具体惩处会依据犯罪情节轻重等因素综合判定。

一、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又该如何惩处

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

1、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信用惩戒

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企业或个人,其纳税信用等级会被降低,在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纳税申报等方面会受到限制,还可能会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

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又该如何惩处(0)

二、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数额较大如何惩处

当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数额较大时,惩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1、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虽然法律没有明确“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结合虚开的份数、金额以及造成的国家税款损失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虚开金额巨大,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会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2、刑事处罚加重

对于数额较大的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行为,会按照《刑法》中“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进行量刑,即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法院在量刑时还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

3、经济赔偿责任

除了刑事处罚外,虚开方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赔偿因虚开行为给国家和其他单位或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单位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如何惩处

单位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双罚制原则

根据《刑法》规定,单位犯虚开发票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单位会被处以罚金,而相关责任人员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被判处相应的刑罚。

2、单位内部责任追究

单位内部也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可能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等。同时,单位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防止类似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

3、对单位经营的影响

单位因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受到处罚后,其声誉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会失去合作伙伴和客户,业务发展受到阻碍。

综上所述,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无论数额大小,都会面临法律的惩处。相关的问题还有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后主动补缴税款是否可以减轻处罚、如何判断虚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款没约定利息能否要求支付利息
借款没约定利息,一般不能要求支付利息。但存在特殊情况,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非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合同内容、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