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礼后主动退回的情况在法律上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若在及时、不知情等合理情形下退回,通常不认定为受贿;但如果是为掩饰犯罪等情况退回,则可能仍会被认定为受贿。这要结合具体的时间、主观意图等因素综合判断。
收礼后主动退回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这里的“及时”是关键因素,它体现了行为人没有受贿的主观故意。
1、及时退回的情况
例如,某官员在收到礼品后,在当天或者极短时间内就主动联系送礼人将礼品退回,或者直接上交给单位纪检部门,这种情况下,从法律角度看,该官员没有将礼品据为己有的主观意图,不构成受贿。因为其行为表明他从一开始就拒绝了不正当的利益输送。
2、非及时退回但有合理原因
若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及时退回,比如当时送礼人强行留下礼品后迅速离开,收礼人在有条件退回时第一时间退回,也可能不被认定为受贿。比如,送礼人趁收礼人不在家将礼品放在门口就走了,收礼人回家发现后,第二天就设法联系送礼人退回。
3、为掩饰犯罪而退回
如果是因为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比如,听闻有相关调查风声,才急忙将之前收受的巨额财物退回,这种情况下仍会被认定为受贿。

收礼后主动退回不一定构成犯罪。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是否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尤其是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1、主观故意方面
如果收礼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接受礼品的主观故意,只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暂时收下,之后又主动退回,那么就缺乏犯罪的主观故意。例如,在商务活动中,对方为了表达合作诚意而强行赠送礼品,收礼人当时无法拒绝,之后尽快退回,这种情况下不构成犯罪。
2、客观行为方面
若收礼人收下礼品后,没有利用职务便利为送礼人谋取利益,且在合理时间内主动退回,也不符合受贿罪的客观行为要件。比如,收礼人只是单纯收下礼品,但并未对送礼人的项目审批、业务合作等事项施加影响,之后又退回,一般不构成犯罪。
3、特殊情况构成犯罪
如果收礼人收下礼品后,已经利用职务便利为送礼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即使之后主动退回,也可能构成犯罪。因为其行为已经完成了受贿罪的主要构成要件,退回礼品只是事后的补救行为。
收礼后主动退回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法律法规。
1、《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该意见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这为判断收礼后主动退回的性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2、刑法相关规定
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规定了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收礼后主动退回的情况需要结合这些规定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如果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就不构成犯罪;反之,则可能构成犯罪。例如,根据刑法规定,受贿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3、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参考
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案例也为收礼后主动退回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不同的案例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判决结果,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一些案例中,法院根据收礼人退回礼品的时间、原因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构成受贿。
综上所述,收礼后主动退回的处理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退回时间、主观意图、是否谋取利益等。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收礼后退回但送礼人再次送礼该如何处理、收礼后退回部分财物又该如何认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具体的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