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其遵循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审查原则,即法院对税务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不适用调解原则,税收诉讼不适用调解方式结案;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诉讼期间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不停止执行等。这些原则保障了税收诉讼的公正、有序进行。
税收诉讼,简单来说,是一种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主体特定性
税收诉讼的原告通常是与税务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而被告则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
2、争议内容的行政性
争议的核心是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比如税务机关的征税决定、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等。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3、司法程序的运用
税收诉讼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由人民法院对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这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合法性审查原则是税收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意味着人民法院在审理税收行政案件时,主要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1、审查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性
税务机关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作出行政行为。如果税务机关超越了其法定职权,比如一个基层税务所作出了只有上级税务机关才能作出的重大处罚决定,那么该行为就可能因主体不合法而被判定无效。
2、审查行政行为的依据合法性
税务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如果税务机关依据的是已经失效或者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作出行政行为,那么该行为也不具有合法性。
3、审查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
税务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例如,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规定,行政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不适用调解原则是税收诉讼的又一重要原则。在税收诉讼中,人民法院不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1、税收的法定性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其征收的对象、范围、税率等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税务机关只能依法征税,没有自由处分税收权力的权利。因此,不能通过调解来改变法定的税收数额和征收方式。
2、公共利益的保障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用于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如果允许在税收诉讼中进行调解,可能会损害国家的公共利益。例如,税务机关为了尽快结案而与纳税人达成不合理的调解协议,减少了应征收的税款,这将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3、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税收法律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必须严格执行。不适用调解原则有助于维护税收法律的统一实施,确保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综上所述,税收诉讼是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重要方式,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遵循的原则。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还有税收诉讼的时效是多久、税收诉讼的证据规则是怎样的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税收诉讼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