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刑事辩护正文

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会不被起诉吗

2025-11-23 15:29:39  分类:刑事辩护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郑泽敏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郑泽敏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中颐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是否会不被起诉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根据法律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能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过,还需考虑是否多次盗窃等其他情形。

一、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会不被起诉吗

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是有可能不被起诉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从犯罪金额角度

不同地区对于盗窃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有所不同。如果盗窃金额明显低于当地立案标准,且情节轻微,比如只是偶尔实施一次盗窃,所盗财物价值较小,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进而不被起诉。

2、从犯罪情节角度

若存在一些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盗窃后主动归还财物、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会不被起诉吗(0)

二、盗窃情节轻微金额少不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盗窃情节轻微金额少不起诉需满足一定条件。一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节轻微的情形。

1、主观方面

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比如是因为生活一时困难而实施盗窃,并非以盗窃为常业或者有盗窃的惯习。例如,某贫困家庭因孩子生病急需用钱,临时起意盗窃少量财物,这种情况下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2、客观行为方面

盗窃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没有对被害人的生活、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没有采用暴力、胁迫等恶劣手段。并且,犯罪嫌疑人有积极的悔罪表现,如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退赃退赔等。

3、法律适用方面

要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判断是否属于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形。比如符合一些可以免除刑罚的法定情节,像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等。

三、哪些盗窃情节轻微金额少的情况仍可能被起诉

即使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也存在仍可能被起诉的情况。如果存在多次盗窃的情形,即使每次盗窃金额都很少,也可能会被认定为盗窃罪并起诉。

1、多次盗窃的认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多次盗窃反映出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盗窃习性和主观恶性,即使每次金额少,但累积起来其社会危害性也不能忽视。

2、特殊场所盗窃

在一些特殊场所实施盗窃,如在医院盗窃病人或其家属的财物、在救灾抢险等特殊时期盗窃救灾物资等,即使金额少,也可能会被起诉。因为这些场所和时期具有特殊性,盗窃行为的社会影响更为恶劣。

3、造成恶劣影响

如果盗窃行为造成了其他恶劣影响,如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恐慌、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等,即使情节看似轻微、金额少,也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并起诉。

综上所述,盗窃情节轻微且金额少是否被起诉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像多次盗窃、在特殊场所盗窃等情况即使金额少也可能被起诉,而符合一定条件则可能不起诉。如果大家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比如不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被起诉、不清楚不起诉的具体流程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由专业律师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